课改赋能助均衡 名师送教启新程
——温州市陈永概名师工作室送教西部学校联合活动圆满举行
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运用核心技术解决教学痛点的能力,探索构建西部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初小衔接体系,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5年5月13日,鹿城区教育研究院牵头联合陈钦梳、陈永概、欧春燕名师工作室,于双屿小学营楼校区及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成功举办体育与健康学科名师工作室送教西部联合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核心技术指向关键问题的田径教学策略”,通过示范课展示、名师讲座及互动沙龙,为西部学校体育教学初小衔接体系构建提供实践范本。
示范课堂:情境赋能,破解教学痛点
小学会场:童趣情境 激活运动潜能
小学会场,温州市双屿小学陈德帅副校长做了真诚致辞。陈校长特别提及:“此次创新性送教机制,不仅构建了初小体育衔接的体系化推进路径,更开创了跨区域教研协作新范式。”活动现场,他对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致以诚挚谢意。
第一节课由温州市百里路小学朱晓乐老师执教《连续跳跃的练习方法3:跳过障碍》。朱老师结合学生身体发展的特点,创设出小兔子丛林探险的情境,精心设计了六大挑战关卡,如训练营、勇往直前、森林障碍赛、争分夺秒等。巧用体能砖,一物多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移动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第二节课由温州市建设小学诸阳丹老师执教《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2:起跳与过杆技术》。诸老师以“小鲤鱼跃龙门”情境贯穿课堂,巧设“学摆尾本领”“跨越礁石”“跳跃龙门”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技能线索。活动中,创新利用体操垫设计升降器材,通过分层挑战消解畏难提升自信,强化“助跑快、起跳稳”技术核心。各组员相互协作,组长做到了全程“安全护航”,深化核心素养培育,自评互评打造精准评价,课堂呈现既有“鱼跃龙门”的激情,更显“生生共进”的温度!
第三节课由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姜媚媚老师执教《多种形式跳跃的练习方法1:连续单脚跳接单跳双落》。姜老师结合四年级孩子对趣味性运动接受度高,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情特点,以“哪吒闯关”为主线,创设“土肥坡之战”的连续单脚跳跃过障碍,“瀑布之战”的连续单脚跳接横移,“石矶娘娘之战”的连续单脚跳+变向移动(左右两边)单跳双落,“决战无量仙翁跑”的跑+连续单脚跳+变向移动(左右两边)单跳双落等情景化练习方法,层层递进。解决了单脚起跳无力问题和落地重心不稳定等问题。对后期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跳跃技术奠定基础。
中学会场:创新教具 赋能技术精进
中学会场,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叶思乾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简单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体育成绩,更强调了三个名师工作室联合送教活动,对学校体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本次活动还得到了鹿城区中学体育教研员赵蕾老师的大力支持。
第一节课由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的陈杨老师执教《短距离跑的技术方法1蹲踞式起跑》。陈杨老师教态优美,风趣幽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课中,他设计了7个练习内容,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氛围。同时,他巧妙的运用口哨:从开始的观看口哨位置来确认是否在准备阶段有重心前移,到后来的运用口哨发令,最后的口哨接力赛为整堂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二节课由乐清市雁荡镇第一中学的余阿军老师执教《跳绳:中考跳绳的练习方法1》。余老师上课投入富有激情,课堂气氛活跃,以10秒计时过渡到20秒的计时跳绳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跳绳的节奏,再到组合练习开合跳+50个跳绳兴趣化练习,最后通过30秒的比赛测试检验这节课的收获。整个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第三节课由龙港九中黄继贺老师执教的《田径:体能训练练习方法2》。黄老师以新课标为指引,围绕弹力带抗阻训练与高强度间歇模式展开。课程通过分解动作复习(核心稳定、肩胛固定、下肢力线校准)夯实技术基础,结合EMOM(每分钟任务)与AMRAP(限时多轮次)模式提升心肺耐力。创新设计“开盲盒”体能接力赛,融入随机任务与音乐节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堂强调安全规范,以小组积分制、动作质量登记(“正”字计数)强化团队协作与自我管理。学生在动态训练中不仅提升力量、耐力,更培养了坚持、抗压的体育精神,实现体能与素养的同步发展。
名师引领:理论筑基,实践领航
温州市建设小学欧春燕老师以《田径运动关键问题设置的效能转化——基于中小学“学练赛一体化”的实践》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题讲座。她以学校体育、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三个维度展开,特别强调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中,要因地制宜的进行体育课程设计和活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要以体育大单元设计为战略。系统阐释了田径教学效能转化的创新路径,特别是提到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策略,她结合实例,详细解析了体育大单元设计的整体性设计策略、结构化设计思路、创设真实情境、能力进阶策略的四方面思考,引发与会教师热烈反响。
瓯海区三垟中学陈成朗老师为大家分享《守望者:薄弱学校体育教师视角下的体育中考项目提升实践》。他从分析学校现有条件出发,以《课标》和《省纲要》为指导思想,结合学情,针对学校的体育活动进行精细化的内容设计,以满足“中小学生每天体育综合活动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优化各年级体能课的具体内容、改进大课间的具体办法、丰富课间的锻炼形式和各类校内外的体育赛事的开展。最后,分享了自己曾经带女篮的心路历程,令在场教师深感共鸣。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钦梳老师带来了题为《聚焦核心技术·破解田径教学难题》的讲座。陈老师精准剖析当下中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常见难题,如学生技术动作掌握困难、训练方法效果不佳等,引发老师们的强烈共鸣。随后,陈老师紧紧围绕核心技术展开讲解,详细阐述短跑、跳远等项目的关键动作要领与训练技巧。他通过生动的案例、精准的动作示范视频,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核心技术。例如,在短跑起跑技术教学中,他强调起跑姿势、发力顺序等细节,提出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法。此外,陈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破解难题的宝贵经验,鼓励老师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教学策略。
沙龙研讨:共话成长,聚力前行
互动沙龙中,我们聚焦教学实践与运动队建设中的共性难题,和陈钦梳、陈永概、欧春燕三位名师进行现场答疑。他们以案例剖析和策略共享为主线,为与会者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陈钦梳老师系统介绍了田径队训练管理经验,重点分享了三大核心策略:一是科学安排训练负荷与恢复周期,有效缓解学生运动疲劳;二是创新提出严爱相济的管理理念,通过建立明确的训练纪律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三是注重情感教育,用真诚关怀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陈永概老师认为家校社协同下的运动队是长效发展的关键,建立常态化家校沟通机制,增强家长参与感,创建团队文化建设,聚力氛围,提升团队归属感。同时,他表示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学会合作共赢,学会坚持,梦想就能实现。现场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破解教学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参考。
本次送教活动以核心技术为锚点,通过课例展示、理论赋能、经验共享,为区域体育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研修平台。未来,鹿城区将继续深化名师辐射机制,推动体育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为教育共富注入体育力量。